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咱来侃侃大城市的房价到底会如何降,降多少

发表于2012-05-23
 先说说思路。
第一,比相对值;
第二,比绝对值;
第三,为什么涨;
第四,比香港历史;
第五,比日本历史;
第六,比美国历史;
第七,看看中国的数据趋势;
第八,必涨的理由反驳;
九九归一:如何降,降多少?
在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
看过《天下无贼》电影的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般的回答——“人才!”
别做梦了!
你以为你生活在《天下无贼》电影里?或者,你以为你是葛优?
至少,在中国的21世纪最初的这个十年里,最贱的才是人才,最贵的是大城市的房子!
发表于2012-05-23
这个在天朝真不能比
发表于2012-05-23
5)东京太落伍!
在日本1990年前后的房地产泡沫期间,据说仅东京一地的土地价格便可买下整个美国的房子,如果现在对比中国的北京、上海,日本可谓是大大地落伍了——在我们人均GDP仍然只有日本1/10的历史阶段下,仅北京的土地即可买下整个美国的房子!
根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2010年全年土地成交信息统计,2010年全年北京成交土地总额达1639.4亿元,住宅用地平均地价约为7400元/平米。
北京市土地面积为164亿平方米,两者相乘为121.4万亿元,折合美元为18.4万亿美元。
根据美联储网站数据,截止2010年第三季度,美国全部家庭房产总值为18.3万亿美元,前面提到,美国每栋房子价值18万美元左右,美国约有3.1亿人口,平均3个人一栋房子,显然,人家住得很宽敞。
可就这个18.3万亿美元,与北京2010年的地价相比,还差1千亿美元呢,实在寒酸!
北京的“面粉”都这么贵了,你说“面包”能不贵么?
与价格涨到月球上的地价相匹配,中国大城市房子价格自然也力争向着太阳看齐了!这正应了很多年前一部叫做《甲方乙方》电影里面的台词:
“一定得选最好的地段,雇法国设计师,建就得建最高档次的公寓。电梯直接入户,户型最小也得四百平米。什么宽带啊,光缆啊,卫星啊,能接的都给他接上,楼顶花(儿),楼里有游泳池,……,社区里再建一所贵族,教材用哈佛的,一年光学费就得几万美金。再建一所美国诊所,二十四小时候诊,就一个字(儿),贵,看感冒就得花个万儿八千的。周围的邻居不是开宝马就是开奔驰,你要是开一日本车,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你说这样的公寓,一平米得卖多少钱?(我觉得怎么着也得两千美金吧?)两千块钱?那是成本,五万元起,你还别嫌贵,还不打折!你得研究业主的购物心理,愿意掏五万买在网上砸女的主,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一万,什么叫成功人士,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贵的,不买最好的。所以,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发表于2012-05-23
(6)美国老太太与中国老太太
当然,中国政府一向心系民生,重视老百姓的住房问题。
1998年,中国启动住房制度改革,当时有一个被称为“国23号文”的文件,规定中国住房问题80%要建经济适用房,10%建廉租屋,剩下的10%才是商品房。
然而,鉴于中国老百姓几千年来从没有养成“化明天的钱”的习惯,更不习惯于向银行贷款买房,所以从1998年到2003年中国的房价一直“太过于稳定”。
从2003年开始,一个有关中美老太太对比的故事慢慢开始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开来。
“一个美国老太太同一个中国老太太死后在天堂相遇了。美国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就通过贷款买了大房子,享受了大半辈子宽敞明亮的豪宅,一直到退休之前才把房款还清,因为房子会不断,美国老太太退休之后就把房子卖了,换了一大笔钱,过了一辈子又安逸又幸福的生活;中国老太太呢,一辈子省吃俭用,和别人一起挤在狭窄的单元房里,一直到退休之前才攒够买房子的钱,可买了房子之后,就再也没有钱过安逸生活了,于是不得不继续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自己一辈子也没有享受什么好日子……”
中国人这个时候才恍然大悟,哦,原来通过贷款买房,生活还可以这么过?
发表于2012-05-23
(7)“保障”还是“”?
“花别人的钱买房”、“化明天的钱买房”这种思维逐渐在社会上流传开来。
到了2003年8月,国务院不失时机的发布了被称为“国18号文”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将原来的80%要建“经济适用房”给改成了“具有保障性质的商品房”,并且把房地产定调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随着故事流传得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贷款买房,房屋价格从2003年以来更是一路,几乎买房的人都大赚了一笔,充分体验到了美国老太太的幸福,于是,买房就能赚钱,买房就能发财,买房才能幸福,买房、买房、买房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
根据2003年以来中国房价的变动情况,看来是当年文件出台仓促,拼音打字之时可能打错了,“具有保障性质的商品房”原文应该是“具有性质的商品房”。

发表于2012-05-23
(8)买房人到底赚了多少?
眼看着中国大城市的房屋价格一路飞涨,几个“明星”城市差不多10年涨10倍,到了2011年,政府再一次表示对“过快上涨”的房屋价格进行“调控”了。
根据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连续7年来的经验,每次政府信誓旦旦说要“调控”房价,并且很认真的出台一连串的政策措施以后,房价都是暂时被压制一下,几个月之后,房价就会再度出现势头。
用财经们经常采用的术语来说,这叫“报复性上涨”。
正是在政府的调控之下,从2004年以来中国大中城市的平均房价都上涨了200%以上,而诸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之类的大城市上涨幅度更是全部超过400%!据说,在2009年的房价中,在银行大降息和4万亿元刺激计划所送出的大礼包中,房地产商赚钱赚得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
为什么中国人对于在大城市买房变得如此热衷——无他,赚钱太爽也!
如果某个人有20万元,2003年的时候付1/5的首付,在北京买上一套50万元的房子,现在,房子价格涨到了250万,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说,这人财富涨了400%!
我想提醒你的是,你错了!
这人的财富涨了2400%
发表于2012-05-23
(9)啊
因为他本来就只有10万元钱,就是利用这10万元,他的财富净增加值却是240万元,所以他的财富增长了2000%,1/5的首付,其实就是使用了5倍的!
马克思说过,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
可是,在21世纪之初的中国,在政府刻意营造、鼓励和呵护氛围之下的中国的房地产,普通百姓就可以轻松实现2000%以上的利润——相比之下,“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资本家们,冒着绞首的危险,也只能挣300%的利润,实在有点忒笨了些!
2000%以上的财富上涨速度,想想多么刺激人们的神经!
社会财富是有人共同创造的,某一个时间,其总量肯定是恒定不变的,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增加,既然有了那些能挣到2000%的利润的人,相比之下,同一时期那些没有买房的人,财富肯定是一下子就“被缩水”了90%以上!
所谓“社会矛盾”、“利益集团”,何尝不是这样被强行制造出来的呢
发表于2012-05-24
不错的题目
发表于2012-05-24
长春不是大城市
发表于2012-05-24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