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在东北过大年-- 来自吉林的春节走访见闻

发表于2017-02-10

寒冷的东北,这个春节有点不一样。热闹的年味中,多了一些特殊的身影。

白雪皑皑的各大景区内,来自天南海北的外地游客爆满;加班加点的生产线旁,不能回家的外地人手拿订单赶进度;还有一批批选择返乡创业的游子,为刚刚起步的事业奋力打拼。

春节期间,新华社记者走近这些在东北过大年的特殊群体,倾听他们的春节故事,也感受黑土地上的勃勃生机。


景区“过大年”:听说是“苦寒之地”,没想到媲美欧洲


除夕当天,长白山下的二道白河小镇已成为冰雕雪琢的世界,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滑雪、泡温泉后聚在一起迎新年。

“一票难求,我提前一个月订的票,身边朋友就晚订了几天,遗憾没来成。”来自上海的游客孙晶晶说,“东北给很多外地人的感觉是‘苦寒之地’,来了才知道这里的市场这么火爆,滑雪场特别专业。住的酒店环境优雅、服务周到,条件一点都不逊色于瑞典等冰雪大国。”长白山火山温泉会馆经理王树俊说,早在一个月前,春节期间的住房就已被预订一空,如今的长白山“一床难求”。

吉林市雾凇岛呈现另一番热闹景象,除夕夜里,在瓜尔加满族大院饭店,白天观赏完雾凇的游客们吃着热乎乎的火锅和饺子,几十人围在一起剪窗花、看春晚。“今天我吃了黏豆包,看了秧歌舞。”来自深圳的田勇第一次来东北,对他而言,北方的春节既喜庆又热闹。“以前有朋友来看完雾凇后就没有娱乐项目了,没想到现在有这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田勇说。

除了长白山、雾凇岛的冰雪嘉年华活动,在净月潭看雪雕,在查干湖观冬捕、品鱼购鱼,在延边州看朝鲜族歌舞,在老里克湖感受雪世界……这个春节假期,吉林的旅游活动遍地开花,天南海北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


岗位“过大年”:有人说“黑粗大”,“高精尖”却越来越多


这个春节假期,对于家在广州的孙常平来说,格外忙碌。作为华为长春云计算数据中心的项目总监,他要时时调度项目进展情况。除了保证过渡中心正常运转,还要负责控制新建大楼的内部温度,“按照标准,全年断电不能超过17分钟”。几公里之外,华为长春云计算数据中心新工厂的主体建筑接近完工,7月左右投入使用。

虽然没有回到广州团圆,但项目进展顺利让孙常平十分开心。在孙常平看来,发展大数据产业,长春具备气候优势和资源优势,而随着大数据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转型升级将增添更多动力。

作为长春北湖科技园副总经理,杨峰这个春节不能回老家过年,已经提前把妻子孩子接到长春。成立4年多来,北湖科技园已经吸引了150多家企业入驻,多数是生物医药、光电子、新材料等企业,不少已经上市。眼看着这些企业从小到大,有的还成为行业领军者,杨峰深有感触地说,有的外地人提起东北就是“黑粗大”,却不知道这里的“高精尖”越来越多。


返乡“过大年”:订单排到年底,东北也是创业沃土


“家乡有那么多好东西,为啥不回去干番事业呢?”在吉林西部的通榆县八面乡,80后付春龙还记得返乡前的“豪言壮语”。几年拼搏,靠着当地杂粮资源丰富的优势,付春龙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额已经超千万元,“根本不愁销路”。

这个春节付春龙要加班加点赶用户订单,基本没休息。与前些年相比,虽然更累了,但能够在家过年团聚的温馨和蒸蒸日上的事业,让他充满干劲。

“现在是年初,但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吉林隆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富平说。由于在国内全自动药品分包机行业处于领先水平,市场供不应求,李富平的春节假期也没有休息。回家乡创业之前,李富平在南方摸爬滚打了十几年。他说,只要拥有核心技术,在哪儿创业心里都有底。

返乡创业者越来越多、外地游客越来越多、投资东北的企业纷至沓来……在东北过大年,对于返乡者来说,是亲情的重逢,回到原点再出发;对于外地人来说,是对东北的再认识,老工业基地同样有新优势、新作为。

(记者宗巍、孟含琪、姚友明、刘硕、薛钦峰)据新华社长春1月29日电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Y3MDUxOA==&tempkey=%2BClQixRJumGPxNJDHgj5Qjodk8uRyRPLe5khBOqpdJBaU8XVHT%2B0SjSbCKtD91GtDEOD6diqJRFo3UKWtjguZxQxJaKRZH61Ry8Ysg9nH%2B9PY5RzhNhp1SSRBjg0m4A%2BF1u5%2B%2F8IyKajFvdw6a9%2Fow%3D%3D&chksm=041426753363af635c9714dc98d36b005d6b27170bc95cbd2ac3be8779dca955bbae16e85d96#rd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