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选准郑州新东区开发的“突破口”

发表于2004-09-01
为了带动河南经济发展,加快提高郑州市的城市化水平,开发建设郑州新东区已成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形成发展新局面的新思路、新战略举措。目前,郑东新区积极推动政府项目、启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引进房地产开发商,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欲要加快开发速度,增大投入,则亟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扩大认同,关键点是选准突破口。
首先,必须理性开发。从客观上,我们亟需快速发展新东区,但必须明确“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一个150多平方公里的城区开发是战略行动,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大规划确定的前提下,有必要进一步理清郑东新区的开发思路,在招商引资中尽可能避免“有病乱投医”或“拉郎配”,这是一些规划不能落实的根本性问题。
其次,必须确定郑东新区的经济功能定位。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应首先给城市定位,制定城市的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功能,按功能要求,规划用地和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并为后代预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郑东新区的“定位”有城区的功能定位、形象定位。其核心是“经济定位”(产业定位)。我们不是为建新东区而建新东区,是为了“有效使用”。商家为什么进CBD?进CBD干什么?可以肯定不是投资买房看风景的!因此,政府必须充分重视“产业定位”,必须根据新东区的定位来考量用什么产业(或产业群)支撑新东区的持续发展,这些产业需要如何规划布局?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功能和城市规划?没有准确的产业定位,就没有“乐业”,也不可能有“安居”,更不可能有“安居乐业”。郑东新区规划的漂亮,但考虑“安居”多,考虑“乐业”少。
一个城区的发展不能随便画个圈,更不能随意指定功能,要根据其优劣势和发展态势确定“经济定位”、确定产业发展规划。而优势是相对其它城区的优势而言的,不是在自己的条件中找出长项。有了利用优势发展的产业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才有基础,城市化才有前提,才可能避免可能出现的“城市空壳化”。
定位是确定方向,定位是一种发展策略。只有有了准确的城区定位,郑东新区才可能实现跨越性发展。不怕慢,就怕方向失误。
郑东新区开发的关键是寻找“带动主体”(即消费主体)。目前,政府比较重视房地产业在郑东新区发展中的“拉动作用”,一些房地产商也蠢蠢欲动,但是,又“欲进不成,欲罢不忍”。“欲进不成”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商尽管是新区开发的“先头部队”,但不是房地产的“最终用户”,建了房产是要卖掉的,不是自用。因此开发商发挥的是“拉动作用”和“推动作用”,而不是“带动作用”。如果进入的太早,消费环境不能形成,就难有消费者购房,早期进入的开发商就可能要冒较大的投资风险。而“欲罢不忍”的主要原因是:对新东区抱有希望,看到了商机。
为此,建议:
第一,省政府整体东迁。现在省政府各机构分散,管理困难,尤其是不方便“办事”。建议省政府“退老区,进新区”,集中整体规划建设,既有助于政府职能转变和提高效率、方便办事,又有利于集中管理、降低政府的运作成本,还可以出形象,最重要的是,只有省政府东迁新区,才能形成稳定的消费主体,进而带动消费群体形成,这是郑东新区加快开发的前提性条件。
第二,107国道尽快东移。107将老市区与新东区“隔离”,阻碍了人气东流,其作用类似铁路线将郑州老城区分割成东西区。只要107东移,郑东新区就能沿107一线梯度自然东扩。
第三,房地产开发应与产业支撑、产业带动、产业引进、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同步。
第四,严格土地控制,公平运作。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出让价格与其他产业引资优惠的土地价格平衡,避免让早期进入的开发商吃亏,打击开发商进入开发的积极性。
郑州新东区能否顺利开发的核心指标,是郑东新区能否形成以人为本的全面社会发展,把郑东新区建设成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健康城市、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文化城市,为河南的城市化发展提供“示范”。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