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2006长春地产大事纪:棚改,阵痛中“破蛹成蝶”

发表于2006-11-27
从今年春天开始,随着一间间平房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倒下,长春历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开始了。

247.8万平方米——长春推掉了过去16年来棚户区改造数目的总和。近4万户居民永远告别了他们的破陋寒舍,即将过上穿梭在高楼大厦中的日子。

270余万长春市民正亲临历史。

11月,长春今年第一个棚户区回迁工程启用,200多户居民当年住上了新楼房。就在这时,长春下起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这场雪给人们带来的,只有温暖……
发表于2006-11-27
一、化蝶 故事

她告别了半夜接雨水的日子

11月16日,年过半百的李萍(化名)美美地睡了一个早觉,这个觉睡得安静、绵长、纯粹,难得不被噪音扰醒。9点钟,她睁开眼睛,享受地望了望窗外:高楼,蓝天;偶尔一辆汽车从马路上驶过,声音若有似无,这一切仿佛是梦。

2006年冬天,她告别了煤球的灰土味,告别了冰冷地下水的刺骨,告别了雨天房顶漏水的苦涩。李萍刚刚装修过的新房里,还残留着乳胶漆淡淡的芳香。

在16日温暖的午后,她在新家向记者讲述了棚改前后不一样的生活。
发表于2006-11-27
曾经墙皮脱落吓哭女儿

对于老房子的记忆,李萍像是刻在心上。在长春市岭东路的这片棚户区里,她经历了一个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几个阶段。27年前,李萍嫁到这里,跟心爱的男人相守;26年前,她生了一个闺女,体味了初为人母的快乐;14年前,她的丈夫因病辞世,在这片低矮的房子里,她开始了父母同当的日子;20个月前,由于经济困难,她抵制棚户区拆迁,成了当时有名的“钉子户”。

“刚嫁过来的时候我挺喜欢这的房子,虽然不怎么大,只有30多平方米,但比农村老家还是要好的。”如今已年过半百的李萍头发已有丝丝斑白,眼睛里却仍流露着少女般的羞涩。当时,这片低矮的平房外观看上去还不是残破,“我家外墙的砖红,比别人家的都干净。” 

可是这老房子的质量却不怎么样。“女儿出生后,我们经常把她一个人放在床上睡觉。有天我跟爱人在外屋包饺子,就听内屋‘咣咣’两声,孩子哇哇大哭。我跑进去一看,天花板上掉下来这么大一块墙皮,”李萍伸出双手比划了一个蒸锅那么大的面积,“正好全砸在孩子身上,孩子小脸上崩得全是白灰,吓得好半天没缓过来。”

之后,这房子就“大病小病”不断。“别的还好,就怕阴天下雨,老遭罪了。”由于李萍的房子室内地面比外面马路低近半米,白天也就罢了,要是半夜下大雨,全家就得起来拎着水盆往外舀水,有时候四五个盆都不够用,孩子冻得直哆嗦,啥时候不下大人小孩才能啥时候休息,有时候彻夜不眠。

丈夫去世后,下雨天淘水的活就全部落在了李萍身上。那时候,离她家十来米的地方总有一个1米多高的垃圾堆,天天苍蝇乱飞,月月散发着挥之不去的臭味。李萍隔三差五地到那去喊两嗓子,叮嘱邻居少倒垃圾。邻居们心里清楚,可是不往这倒往哪儿倒啊?时间久了,李萍就默不作声了。

母亲上岁数后,李萍把她接过来同住,看着母亲和女儿挤在她结婚时用旧木头打的那个小床上睡觉,李萍的眼睛不知朦胧过多少回。
发表于2006-11-27
告别居住了二十多年的老房

自打2005年春节,岭东路上的居民就传出一个消息:这片近50年历史的棚户区要拆迁了!

初听到这个信儿,李萍心里说不清楚什么滋味。“要说拆了住楼房吧,我们娘仨肯定是动过这个心思,可是我一个人赚钱要养活三口人,根本没有余钱往房子上贴。”回忆当时的心情,李萍坦白地说。

当年五月初,传闻成了真。她说,当时政府在家门口贴出通告,明示拆迁办法。“我记得告示里说,我们拆迁后实行房屋补贴,现在的住房不足49平方米的,分新房给补足49平方米,但是两个房屋面积差的钱需要我们自己补齐。虽说没多少钱吧,一平方米不到1000元,可总价下来就得将近1万块。所以就想算了,这地方臭就臭吧,漏就漏吧,反正也住了二十多年,还住老房子吧。”

六月中旬,邻居们陆续拿着拆迁临时安置补偿金出去租房子了,上百个老街坊欢天喜地地等着住新房,只有李萍一家忐忑不安。“做梦梦见一个大推土机向我轧过来,一下吓醒了。”她说,噩梦之后再睡不着觉,两眼死死盯着天花板,想象着今后一家人没房子住,像乞丐一样流落街头。

拆迁办的工作人员知道李萍的实际情况之后,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并与开发商进行了充分沟通,最后开发商决定针对困难户中的困难户——李萍特事特办,减免其多余面积的钱款。

一天后,这片近50年历史的棚户区在推土机的巨臂下,轰然倒塌。
发表于2006-11-27
女儿有了自己的小天地

老房子里,有太多深刻的记忆,然而,搬回回迁房,却给李萍全家带来完全意想不到的喜悦。

岭东路上这片棚户区,拆迁之后于今年9月建成了一个“天富小区”。一排排粉红色的多层楼房,在蓝天白云下分外乍眼。李萍在期盼中度过一年后拿到了新房的钥匙,她现在住在五楼,与20多年平房的居住习惯相比,每天爬楼让她不适应,不过这与对新房的新鲜感相比根本算不上什么。这套新房面积49平方米,一室半一厅,除了洗手间外,全部朝阳,比原来的房子足足大了十多平方米。“女儿进来就说,‘妈妈我想要那个小屋自己睡’,她终于有个自己的小天地了。”说到这时,李萍的眼睛微微发红,嘴角却露出开心的微笑。

在这里,墙上的瓷砖虽然花色不现代,但却十分干净朴素;地上的地板虽然质地一般,颜色却十分稳重和谐;女儿那间不足5平方米的小屋,被刷成了淡淡的粉色,床头挂了一张被放大的艺术照,整个房间洋溢着温馨的气氛。回想这二十几年的生活,李萍认为2006年的冬天,她的幸福感最强烈。11月初,她搬进了楼房里居住,与此同时,她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从现在开始,我可以真正放松一下了,早上睡个懒觉,然后跟母亲到老邻居家去串门,再也不用天天寻思烧煤做饭半夜起来接雨水了。”阳光下,这位妇人笑得畅快淋漓。
发表于2006-11-27
二、化蝶 政策

最小回迁户型不低于49平方米

据了解,今年在棚户区改造中出台的惠民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长春市拆迁实行“拆一还一”的办法,上靠标准户型,最小户型不低于49平方米,增加面积部分被拆迁人只缴纳建筑成本。明年的棚改过程中,长春市政府将实施“八项公开制度”,即回迁安置、拆迁补偿、评估、房改等八个方面的政策向社会公开,让百姓做到心中有数。
发表于2006-11-27
三、化蝶 成绩

今年拆迁面积是去年的16倍

说出来您也许会吃惊,长春市今年一年内拆除的棚户区,是去年的16倍之多。

对此,长春市城市建设开发管理室副主任刘世文2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长春市棚改面积247.8万平方米,而2005年(含)之前,长春市年棚改面积在16万平方米左右。也就是说,长春市把十五六年来该拆的棚户区,在今年一年内集中拆除掉了。这意味着,近4万户居民有望在今、明两年彻底改善居住条件,住上几十年来期盼的楼房。

11月10日,长春市棚户区改造首个当年回迁小区已开始办理入住。目前,其他回迁房及回迁小区也正在加紧建设中,今年年底将有12.5万平方米的土地完成回迁任务。按照小高层建设12个月、高层建设18个月的建设周期,回迁工程都将如期完工。

据了解,截至11月中旬,长春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多点开花,捷报频传:全市棚户区改造拆迁面积已达247.8万平方米,完成全年任务的103.2%;有20个改造地块已开工建设。另据介绍,今年年底前,长春市预计回迁房将竣工12.5万平方米,可安置居民2500户,再加上货币安置的19177户,预计全年可安置居民21677户,占总拆迁户的58.8%。
发表于2006-11-27
三、化蝶 曲折

政府曾因拆迁进度慢而不满意

对棚改关注的人们可能不会忘记,在今年6月21日长春市召开的棚户区改造推进会上,少了常见的掌声和笑容,长春市市长祝业精和副市长王学战表情凝重。因为截至6月6日,长春市仅完成了57.4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仅占全年总目标的1/4,长春市政府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

长春的棚户区有着太多的历史,有着太多的辛酸,改善这里居民的居住条件,让他们能够真正像“城里人”一样,住上的楼房,远离“脏、乱、差”,是人的期望。会上,两位领导下达指令:年度改造任务一定要完成。

经过努力,从夏天开始,长春市棚户区改造工作进度加快:6月,从柳影路地块拆迁开始,宽城区的土地收储棚户区改造全面展开,动作最大;8月,团山大街地块、远达大街地块先后开始全面动迁;9月,北人街的九台路地块也开始动迁。目前,宽城区已完成12处棚户区地块的招商工作,3处地块达成开发意向,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0.67亿元。

目前南关区已完成拆迁面积33.76万平方米,动迁居民417户。桃源路最大棚户区改造地块的居民,正在告别简陋的生活环境,6亿元拆迁资金已经到位。在绿园区,金达莱家园成为今年全市建得最快的棚户区改造项目,4月开始拆迁,6月开工建设,目前部分工程已经封顶。该区的大房身、轻发、青石路、五十街区、五一三厂北侧等11块棚户区改造,也在按计划进行。与此同时,朝阳区、二道区等城区的棚户区改造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11月10日上午,部分棚户区居民代表来到长春市开发办,向有关负责人和棚改文艺演出创作组讲述发生在身边的各种故事及思想转变情况,创作人员将根据部分真实事件撰写成剧本,并有机会被搬上棚改文艺演出的舞台。

棚改,承载着百万长春人的重托,随着工作顺利进展,让人们看到了喜悦和希望。
发表于2006-11-27
中小户型供应量增大

据长春市城市建设开发管理室副主任刘世文介绍,明年长春市的棚改目标将高于今年,约为260万平方米左右,具体指标仍在拟定中。业内人士认为,棚改项目的增多,将会使长春市中小户型的数量有所上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在棚户区居住的,很多是年岁已高的老年人,以及一些生活困难的低保户等低收入人群。在这些人中,有的老人甚至从未走入过楼房。“之所以加快棚改,就是想让更多棚户区居民快点住上好房子,尽快改善生活条件,同时改变长春部分区域的落后面貌,提高城市综合水平。”刘世文说。

据悉,按着长春市政府的规划,从2006年起至2008年,将利用3年时间集中改造108块棚户区,改造房屋面积713万平方米,涉及居民99196户,涉及工企单位988家。其中,2006年改造247.8万平方米,涉及居民近4万户,涉及工企单位380家。

业内人士认为,拆迁造成的被动消费会使大批人选择重新买房,并且以低价房源为主,这就会使做低价房的开发商抓住机遇开发大量中小户型住宅,来适应市场需求。此外,受棚改的冲击,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小户型的二手房交易也会比以往活跃。
发表于2006-11-27
记者手记      

破蛹成蝶——这是记者几天采访中,对棚户区居民住上楼房后最深的感受。

变化,总是伴随着阵痛而来。棚改过程中,有人为脱离破旧的住房欣慰,有人为住上新楼涉及费用犯愁,有人为改变贫困的环境喜悦,有人为告别数年的生活习惯忧伤。

一位家住长春市绿园区城乡结合部的老人对记者说,拆迁员来访时,他曾举着菜刀几个小时不让进。当拆迁员耐心地为他整整讲了9个小时的政策后,老人激动的情绪才平息下来,当时,天已经透黑了。

任何改变都将带来波动。对棚改来说,决定震波大小的,是政策。从棚改的优惠措施一份份张贴出来,到拆迁员一次次踏入居民家耐心讲解政策;从居民拿到开发商的拆迁补偿出去租房,到一家老小拿到新居的钥匙喜上眉梢,这一切,都凝聚着政府决策者的心血,为的是数万棚户区居民能真正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为的是长春市容能彻底摆脱破烂的旧面貌。

一只小小的茧蛹,化成美丽的蝴蝶,崭新的生活开始,阳光中充满喜悦。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